隨著手機、筆電等3C產品的普及,
加上電動車及綠能儲能等新興需求,帶動鋰電池市場蓬勃發展,
然而,那些廢棄的鋰電池該如何回收再利用,也成為各廠爭相投入的焦點。
傳統回收處理模式
廢鋰電池經物理粉碎後,簡單區分為黑粉、金屬和塑膠,
可境外處理及作為煉鋼輔料,每公斤價值僅新台幣30-50元,
且無法將珍貴的關鍵資源留在國內。
新的循環模式
則先將較低價的鐵、鋁、銅移除,
再針對含鈷、鋰、錳、銅、鎳等的正負極混合粉末,
利用「濕法」提取技術,將產品製成工業級原料,
可提高其附加價值10倍以上。
為了推動鋰電池再生料循環利用,
工業局委託工研院執行「循環材料驗證與媒合平台計畫」,
推動鋰電池驗證體系建置與示範,連結國內資源再生業者及濕法處理廠家,
以異業結盟提升鋰電池循環產業的能量,
持續協助國內合法處理業者進行技術提升
未來,將進一步結合中下游產業以整合技術研發能量,
開發高值循環材料市場,期待能更有效率的處理廢棄電池,
並將有價金屬資源,重新回用於國內原物料供應鏈的體系之中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oeaidb
Comments